时隔七年,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少年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李迁就这样拎着包,回到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
这所承载着他初中青涩时光的母校,与他记忆中七年前的那一方小天地怎么也对不上了:斑驳的大铁门早已不见,换成了宽敞气派的电动伸缩门;教学楼节节拔高,楼体刷上了新漆;新铺了塑胶跑道的运动场里立着笔直的旗杆……
焕然一新的胡家初级中学
他欣慰地看着发生在母校身上的新变化,没错,就连他自己也是“新”的了。
9月开学,这个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即将成为这所乡村学校的新教师,用他的学识和深情回报这一片生育他的热土。
我要成为这样的老师
李迁出生在宣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从小就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不易。
父亲是当地达州村小学的校长,和其他五六名老师一起,管理当时小学里的700来名学生。老师之间不分任教科目,每个人负责一个年级的全科。“山里条件苦,教学任务又重,很多老师来了不久便走了,人手不够的时候,我爸一个人要带好几个年级。”他回想道,“冬天,山里面特别冷,好多小孩冻得手上全是冻疮,笔都握不住,我爸就从家里端了火盆到学校里,边烤边帮孩子们搓手。”
在村里人的眼里,父亲不善言辞和交际,但却是声望贵重硕果累累的老教师。可彼时的李迁,却是个调皮捣蛋静不下心来念书的“费头子”。他三年级的时候,县里调了另一位李姓代课老师到了村小。
这位李老师为人随和,上课幽默,能把许多课本知识诠释地生动又有趣。这下李迁的屁股终于着了凳子,每堂课都听得十分认真。李老师平常讲话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古诗词、谚语之类的,“他有一本专门摘抄这些的笔记本,我那时候常向他借,自己也抄了满满一本。”
即将升六年级的那年,中心校把村小里的六年级撤掉了,李迁和其他孩子们就去了中心校就读,那位让李迁对文学开始产生浓厚兴趣的李老师,也不知了去向,“听说那之后就没有教书了。”
升到县城里的初中以后,在班里成绩排中游的他开始变得内向而敏感。“老师们通常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像我这种成绩一般的,父母又都在村里,城里没什么认识的人,老师们就不太管。”和他一样被忽视的还有许多从村里来的“留守”或“半留守”的孩子,李迁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共鸣——缺乏关爱却又渴望关爱。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也对学习产生了抗拒心。”2010年他中考失利,重读一年后终于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他说,他慢慢想明白了,“当老师的人那么多,我没法要求每个老师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地关爱,但我自己可以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
2013年起,四川省启动实施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依托省内高校,为农村公办学校定向培养教师。免费师范生与培养学校、报考服务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签订三方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所属范围内从事不低于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在农村学校工作时间不低于五年。2014年,李迁毅然决定报名该计划,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学习,成为了四川省属第二届免费师范生。
孤军奋战还是螳臂当车
毕业后回到农村教书,对于李迁的这个选择,已是乡村教师的父兄,以及当农民的母亲并没有异议。
李迁最开始也只是想着成为免费师范生能免缴学费、住宿费,并且有每学年6000元的生活补助,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可以节省下一笔巨额的开销。再者,他愿意回去做老师。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穷乡僻壤,对于他而言,是家乡,再熟悉不过了。
上大学时,李迁参加了暑期实践,在乡镇当老师
怀着一腔热血报名这个计划的同学不少,但是大学四年下来,有的人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有的人却越来越彷徨。“临近毕业,同窗的一些同学突然改变了心意。”李迁说,那些同学的父母选择退还之前所享的免补费,并缴纳0.5倍的违约金,来为子女们争取留在城市里发展的机会。
“大学四年里和我关系不错的几个老师们也劝我考虑考研,过几年毕业了说不定还能留校当个辅导员……在城里发展的机会总是多一些,工资也更高些。”想到一辈子勤俭度日的家人们,李迁的心开始乱了。
除了缺少培训、发展的机会,李迁还担心的是精神的空虚以及价值感的低下:农村的教育环境因循守旧,老教师们大多保守,不愿意尝试改变,年轻的师范生教师们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能否顺利实现?如果没人能沟通商量,没人来支持响应,年轻教师们的孤军奋战就只是螳臂当车而已。
马云的“乡村师范生计划”
今年,李迁父亲教的村小里,只剩下他自己这个老师和7个孩子——有条件的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接到县城或是打工的地方去上学了。剩下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爷爷奶奶对李迁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多费心了,孩子就交给你了。
“也许说不定哪一天,撤点并校的通知就会下来,但是我爸说,只要有一个学生来,他就会在那儿守下去教下去。”父亲身上的固执劲儿,也在李迁的血液里流淌。
“做人不能太计较一时的得失,我还是想趁着年轻,努力实现自己当初的愿望和承诺。”在去留之间徘徊的李迁,终于跟随自己的初心决定了想去的学校。
李迁暑期实践带的班级
他从网上关注到马云公益基金会新发布的“乡村师范生计划”启动的消息。基金会计划今年投入1500万元选拔150位签约乡村学校的应届优秀示范毕业生,为每人提供连续五年共计10万元的现金资助和专业发展机会。
据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项目负责人李雨喆介绍道,为了解决目前乡村教育所面临的教师年龄老化,年轻教师薪资低、培训机会少所导致的“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项目预计在十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目标是为中国乡村教育注入新生力量,发现和培养未来乡村教育家。
“据我们统计,乡村教师平均每人每年只能接受到5天左右的培训,而在上海,一个新教师一年大约可以接受68天的培训。除此之外,孤独感强也是年轻教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培训机会的匮乏,意味着教师自身难以有发展提升的机会;孤独,意味着身边缺乏教师榜样,长久下去,年轻人在乡村自然呆不久。他说,项目计划为每位入选者提供至少一次的线下培训以及定期的线上交流,并且为他们配备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职业导师是从各企业招募来的资深HR,为教师们解答职场上的问题,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感,帮助他们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专业导师负责支持他们的专业教学,也帮助他们建立交流的社区平台,让这些为着共同目标努力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打气。
听过了公益基金会在学校的宣讲,李迁也报名申请加入这个计划。对于他来说,入选,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锻炼,落选,也不会动摇他的选择。
那些似是而非的目标,能力撑不起的情怀,让他明白,还有更多的事亟需他去做。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已经有了个计划:要带着学生们拍一部关于留守儿童题材的微电影,让他们自己本色出演,讲自己的故事,让更多的老师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