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正式启动,通过标杆学校、县域合作、模式梳理和社会参与等项目实施内容,搭建公益参与平台,在重点县(市)/州助力教育部门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探索和积累乡村寄宿制学校的设施环境提升、生活老师发展、优质综合教育资源引入和寄宿制学校运营管理经验,让更多乡村寄宿儿童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成为最好的自己。
树立标杆:助力乡村寄宿制学校,提升生活空间,并助力校长、教师提升理念、能力,在区域内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县域合作:与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合作,优化乡村学校布局发展规划,资助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提升和发展。
模式梳理:结合各地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探索实践,在专业团队支持下在空间设计与施工、生活管理与教育、课余活动开展、学校布局调整等方面,梳理沉淀可借鉴、可复制的做法、模式。
社会参与:搭建爱心企业、机构和个人可参与的平台,通过现金资助、物资捐赠、专业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参与到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提升和发展。
至2024年底,项目已助力10省23县(市)的63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提升硬软件,资助生活老师521人,受益学生约5.13万人、寄宿生约2.49万人。同时,探索和梳理出乡村寄宿制学校设施环境、生活教师管理、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标准,初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寄宿制学校提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