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1月13日的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现场,获奖教师梁红霞与大家分享了她常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原因,也讲述了她和孩子们的故事。
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带你一起走进甘肃,走近梁红霞老师和孩子们的生活。
放学后,梁红霞会陪着几个路远的孩子们走一段,因为后山的高坡不太好走。
她边走边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她会讲到她在北京打工的事。到了山顶的那片高粱地,她停了下来,指着东面的大山说,“那个方向就是北京,那是中国的首都……”
1985年出生的梁红霞。2007年,大学毕业后去了北京。和所有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北京充满了诱惑,那里有太多梦想实现的机会。
然而,有一天,她在中关村看到一幅留守儿童的公益广告照片,那是一双满是冻疮的小手。
一个月后,她回来了,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镇,那是地处秦岭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山村小学,五一小学。
她开始在学校做起了乡村代课教师,这一“代”,就代了11年。
梁红霞翻着家中以往的照片说,其实当初回家乡,也不全是公益广告打动的原因。
在这之前,父母亲为了供自己和弟弟上学,长期在外打工挣钱。自己去了北京后,更深切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当时,母亲在做保姆,父亲在看守工地,而她在昌平的一家宾馆里。虽然一家人都在北京,却也分居三地,一个月也见不上一面。他们甚至都约不上时间在天安门拍一张合影。
“北京,终究不是我们的家,还有什么能比我们在一起更重要呢?”她把父母也带回了老家。
梁红霞回到了故乡,成了小学代课教师。她牵起了,如公益广告里见到的那样满是冻疮的小手。
她所在的学校有95%都是留守儿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梁红霞喜欢的一句话。
梁红霞所在的五一小学,离县城有50多公里山路,是整个祁山海拔最高的小学。一天只有两班车。所幸,扶贫工作进村后,村里已经通上了公路。
五一小学共有学生87人,梁红霞所带的一、二年级共有16个孩子。
11年间,她的代课工资从300元涨到了如今的1500元。在山里时,梁红霞生活简朴,她对物质没有太强的欲求。
只要和孩子们相处着,就是快乐的。
后来,她嫁给了同是乡村教师的丈夫苏老师,如今,他们的孩子也已经7岁了。
有了家庭后,开支明显就大了,苏老师是在编老师,工资会比梁老师高一些,但现实的生活,还是常常让这个乡村教师之家遭遇入不敷出的尴尬。
得知梁红霞获得了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时,夫妻俩激动了好几天。想着如果得奖的话,不但可以得到培训机会,还有资金的支持。
每个周末,她都和丈夫带着孩子坐农村小中巴去看看父母。
在那个乡间的四合院里,吃上一顿团圆饭。梁红霞说,她自己从小也是留守儿童,“在一起”这就是她想象中“幸福的样子”。
12月的秦岭,早晚都会飘雪。
天还擦黑着,孩子们就出门了,一个村的孩子会结伴同行去学校。
因为父母们都在外打工,所以护送他们的责任就落到了家里养的那些大黄狗身上。它们忠诚且警惕地跑前跟后,直到看着自家的小主人走进学校,才会返回。
梁红霞和丈夫带着孩子,现在租住在学校隔壁一村民家中,每学期的房租是400元。
天开始亮起来时,孩子们基本就已经到校了。
梁红霞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早读,她一边听着,偶尔纠正一下读音,一边生炉子。
这里的夏天很凉快,但冬季却特别漫长。
淡淡烟雾里,朗朗读书声中,夹杂着孩子们的咳嗽声。
梁红霞说,相比她刚刚来这个学校时,现在的条件算是好很多了。
原先的教室玻璃窗全是破的,四面漏风,讲台上,走来走去的老师都冻得站不住,那些坐着听课的孩子就更可以想象了。
早读课后,全校师生都要去村道上跑步。
校长苏子锋说,因为学校没有操场,只能去外面跑。虽然硬件条件落后,但他说:“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能落后,健康、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从身体到心理,都是!”
学校的厕所和操场是老师们都觉得最头疼的事。
厕所是农村里常见的那种土坑,间距太大,不适合孩子,特别是这个学校有低龄段的学前班孩子。
门前的那片空地本是操场,因为没钱用水泥铺平,一到下雨下雪就有孩子滑倒。
这话刚说完,梁红霞就拖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从外面回来了。
原来,孩子上厕所时不小心,一脚踩进了粪坑里。梁红霞一边安慰一边给她擦干净。
村委会门前这片不到100平米的空地是学校唯一能上体育课的地方。体育课的内容除了做做游戏就是传传足球。
学校教师的办公室被安置在一间临时板房里,这里既是教导主任张老师的宿舍,也是所有老师们的厨房。
苏校长介绍说,明年,这样的状况会改善一些。学校里有六间房在盖,四间是教室,二间是办公室兼教师宿舍。因为冬季无法施工,最近停了。
每天上课时,是我见到梁老师笑容最多的时候。也只有这个时候,我能从孩子们脸上看到像城里孩子那样无忧的笑容。
12月底,秦岭深处已经开始下大雪,很多道路已经不能通车。
梁红霞班里的学生大多住得不太远,但后山那段路,她还是不放心,放学后,她都要送一程。
因为父母亲都不在身边,梁红霞每天都要家访,16个孩子,轮着来,约十天去一次。
天黑时,山路不好走,丈夫总是陪着。
有个姓李的孩子,梁红霞前几天去她家时,说是灯坏了,在很暗的手电光下写作业。
第二天,她问孩子,灯修好了吗?
孩子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当天晚上,梁红霞让丈夫买好灯头灯泡,再去那个孩子家。
灯亮了。丈夫说,只是没装灯泡。
梁红霞这才看清,脚下就是两个孩子,正坐在门槛上,借着外面的一点点月光,吃着面糊糊,安静地像两只小猫。
她的眼泪唰地一下流了下来。
再一问,才搞清楚,家长为了省电,故意把灯泡取下来了。
她有些气愤,又很无奈,“你家长能抽好几块一包的烟,为什么省这点电费?孩子的眼睛都要看坏了。”
回来的路上,梁红霞说,那孩子太努力了,就在这样没有灯的屋里,也不知道她怎么完成回家作业的?从来没有不交过。
她又去了另一家,那孩子最近老生病。
手电一照,娃娃睡觉的地方,连个褥子也没有。
她说,明天还得找床褥子再来一次,这么冷的天气,这样睡觉,能不生病吗?
月上村头柳梢,梁红霞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她说,她愿意待在这大山里,是因为真的喜欢这里的孩子。她愿意陪着他们,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进步。她带的班,常常能从倒数第一,到真正的第一。
“我想,这也是孩子们对我的陪伴,给予的回报。我自己也曾是个留守儿童,陪伴他们,也算是我对故乡的告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