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印象中,草原学校有着怎样的模样?
是地区偏远,教学设备落后;还是生源渐少,教师难招?
如果你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乌兰毛都小学,或许你会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草原学校也不比别的地方差。
是的,这所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润着:一楼是蒙元文化走廊,二楼是地方特色的扎萨克图文化,三楼则以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为主体,引导学生遵循古训、笃志明学,四楼是师生的蒙古族美术剪纸、传统礼仪、刺绣等作品,由此激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里的师生都有着朝气蓬勃的面貌,奋进向上的心态,以及那不难从笑容里窥见一二的自信。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女校长的努力。她是兴安盟科右前旗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姑娘,同事眼中亲切可敬的乡村校长——赖高娃。
Part 1
从教师到校长,她立志要让草原学校变得更好
1992年,从兴安盟师范学校毕业后,赖高娃义无反顾地放弃了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科右前旗任教。2003年,她从大石寨小学调任到乌兰毛都小学,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后,她又在2014年的教育局校长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乌兰毛都小学的校长。
然而,从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的转变,让赖高娃明显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乌兰毛都小学有过很多辉煌的历史,在她接任时,各地农村牧区学校办学规模普遍萎缩,但乌兰毛都小学的在校生却持续增加。那时她就在心里暗暗立下目标:“老一辈的校长和教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把学校办成全旗有名的好学校,在我任期内这学校不能差下来!要不然我怎么能对得起这些孩子、老师和家长?”
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就要从硬件设施入手。那时候,学校里只有一座二层教学楼,可容纳12个班级,但全校共有15个班级,剩下的3个班级只能挤在宿舍楼里上课。
看到孩子们在光线不好,稍显拥挤的环境里上课,昏昏欲睡的状态;了解到因为宿舍楼离教师办公室较远,班级管理无法到位的问题,赖高娃心焦不已,她明白,孩子们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才能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于是,她开始奔忙起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申请新建教学楼。在她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乌兰毛都小学终于在2016年建成了35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而孩子们也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了。
Part 2
结合草原特色,积极探索管理创新
硬件设施完善了,那软件设施也不能落下。
在赖高娃看来,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可怎样才能让全校师生的劲儿拧到一股绳上去,合力打造出一所优秀的乡村学校呢?经过多次有目的的培训和学习,赖高娃结合草原牧民的良好品格,琢磨出了“骏马文化”。
“骏马,是草原人的精神寄托。草原人爱马,马的身上有忠诚、自强不息等优秀品格;而蒙古马更是具有虽然体态矮小但耐力持久的特性。所以,我们要推崇骏马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勇往直前。”赖高娃说到,“这种精神也特别契合乌兰毛都小学的品质。”
随后,赖高娃带领团队逐步完善“骏马文化”体系,把“自信、健康、博爱、致远”作为校风,倡导师生建立自信的心态、自强的性格,锻炼健康的体魄,追求人人心中充满关爱,具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阳光心态。
此外,学校还号召每个人都具有阿吉奈(千里马)的精神,教师要“敬业、爱生、启迪、育英”,学生要“乐学、钻研、探究、创新”。
而为了真正落实“骏马文化”,凝聚人心,赖高娃在管理上做了许多工作。如在校务管理上,她开始推行每周一次领导班子例会,每个月一次全校教师的总结会议。
在每周一的领导班子例会开始之前,赖高娃都会在周日下午早早回到学校,认真地准备下一周的工作计划。但在例会上,她却不会首先发言,也不会单方面地下派任务,而是让每个班子成员先发言总结工作,列出工作计划,最后她才对照自己的工作计划进行补充。
在一些重要的管理决策上,赖高娃也喜欢听取一线老师的建议。在她看来,“老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事儿,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和建议,有不同意见我们就一起辩一辩,哪条路最合适就走哪条。”
就这样,在这一次次“先听大家怎么说”的例会中,所有老师都对学校的日常事务有了更大的积极性,工作上也更加高效了。
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后,赖高娃肩上的担子也减轻了不少,但她始终不忘为大家营造一股更强的合力,在每次的工作安排中,她都会刻意让几个部门通力合作。
例如,考虑到乌兰毛都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全校共有400余名住校生,却只有7位专职的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管理上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赖高娃提出了学科老师与学生宿舍结对的管理办法:宿舍除了有生活老师在夜间照料外,每一位学科老师都需要负责一间寝室的住校生,且每周都需要到寝室和孩子们交流,检查他们的卫生情况、安抚他们想家的情绪、解答他们在学习、交友上的难题等。
在这个办法的施行之下,宿舍的管理分工明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赖高娃也花费了不少精力,特别是在教师能力提升这方面,她更是为大家争取到了更多的经费,也想尽一切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前往北京、上海、珠海、呼市、赤峰等地的优秀学校进行培训学习。而且她也十分注重老师们的学习汇报和分享,四年下来,老师们在一次次的汇报课、专题讲座中,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了更深层次的总结,也渐渐形成了彼此学习,相互鼓劲的学习氛围。
Part 3
立足“骏马精神”,为孩子开设丰富的本土课程
除了做好校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赖高娃最重视的还是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成长与进步。她希望草原的孩子们不仅有能力建设家乡,更希望孩子们能拥有走出草原的自信,到更广阔的天地闯出一番作为。
因此,除了注重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赖高娃还带领着老师们一起着力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骏马文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到“天韵”社团课程、金马驹课程、那达慕课程、图书馆课程、萨日朗课程五大类课程当中,还自主开发了20多本校本教材,安排每周二的最后两节课专门来开展这些课程,旨在让孩子们提升综合素质。
“天韵”社团课程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而设立的课程,包括书法、科技、舞蹈以及马头琴、博克、蒙古刺绣等蒙古族传统文体项目共26个社团。为保证社团活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为每个社团活动都安排了指导教师、活动专用教室,保证活动有场地,并且定期集中表演竞赛,以赛促学,给学生一个展示平台,也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金马驹”课程和那达慕课程,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一些校本课程里,就系统介绍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礼仪等。那达慕,是蒙古族传统盛会,主要有赛马、博克、射箭及歌舞表演等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学校除了在社团活动中开设那达慕传统项目外,也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每两年一次的全旗那达慕大会。通过传统民族文化课的开设,使孩子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传承和发扬。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书籍、喜欢上阅读,赖高娃在2016年从杭州学习回来后,就打造了图书馆阅读课程,不仅对学校里原有的图书室进行了改造,还制定了“天韵”图书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每班每周至少有一次在图书室的阅读课。而 “萨日朗”开心农场,则是在校园里开设了一块“种植实践基地”,让每名学生都参与种植实践,感受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在这些本土特色课程的开展中,孩子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培养了不少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也在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2018年,乌兰毛都小学被命名为“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学校”。而随着乌兰毛都小学办学质量的提高,名声的远扬,作为校长的赖高娃也得到了来自外界的很多肯定。2018年,赖高娃更是成为了“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获奖校长。今年9月,她还获得了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的表彰,取得了“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在去年,得知自己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位入选的校长,从马老师手上接过奖杯时,爽朗的赖高娃难掩激动,但回归学校之后,她却没有过多地沉浸在获奖的兴奋中,而是更加沉下心来,进行更细致的学习。
如在每周两次的线上学习中,她时常和其他19位获奖校长交流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管理方法;如在前段时间由马云公益基金会组织的以色列游学中,她也细心地记录下以色列优秀的办学传统,将“开放式课程”、“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带回了学校进行尝试……
提及学校未来的管理工作, 赖高娃也在心里有了明确的规划:虽然我们学校的校容校貌和课程建设,在县里已经算是不错了,但与国内其他优秀学校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接下来,我会继续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教育思想、管理方法等,着力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利用率,让草原学校真正办出特色,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这一切,也与赖高娃当初回到家乡当乡村教师的初心——让孩子们如草原上驰骋的骏马一样,努力、自信地奔向未来,越来越贴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