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高升学校有农田22亩,孩子们种瓜种菜种鲜花。
孩子们不仅会种菜,还会做菜,万州小面、肥肠格格、万州烤鱼……每个孩子初中毕业都会做12道万州特色菜。
校长王传权倡导劳动教育,“用好乡土资源才能培育好乡村学生”。
现实版“开心农场”
农田原本是块荒地,王传权来到学校后,找村里流转过来的。
每个班级分到了半亩地。每年9月,学校分给每个班级200元经费,老师和学生一起商量买种子。翌年5月,等学生们把“收成”售卖后,归还经费。
去年6月,有个班级田里种的全部都是向日葵。
高考期间,学生们一起在市场上售卖向日葵。
5元一朵,卖了400多朵,收获2000多元,孩子们都乐开了花。
班级田里的菜没有农药,也特别受镇上居民的欢迎。
寒暑假期间,菜地免费对周边的居民开放,大家都可以来收菜。
种豆得豆
这两年,王传权要求每个班级种下一些黑豆,3月种下,9月收成,一个班能收上来五六十斤。
种这么多豆子,是因为王传权发现,很多孩子有龋齿,咬合能力不好。
他让食堂把豆子炒熟,每个孩子放学临走前都要洗干净双手,抓上两把豆子,边走边吃。黑豆吃完了就吃黄豆、胡豆……
两年下来,孩子们的咬合能力明显提升,也养成了“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学校门口的两家零食店也因此搬走。
必须会做12道家乡菜
学校里有个小厨房,每到周四,王传权都会请一位餐馆大厨来当师傅,孩子们聚在这里学做一道家乡菜:万州小面、肥肠格格、万州烤鱼……
学生们从处理食材开始做。比如做万州烤鱼,孩子们要学杀鱼、剖鱼;做豆腐的时候要自己泡豆子、磨豆浆……中午吃豆花,再把吃剩的豆花做成豆腐带回家。
学校时不时来场比赛,孩子们自己下面条,打作料,做一碗热气腾腾的万州小面,面馆老板被请来当评委。
吃烧白的时候,肉是孩子们自己处理的,咸菜是学校操场上的坛子里学生们腌的,菜是班级田里种的……每个孩子在毕业的时候,都会做12道像模像样的家常菜。
荷塘月色
自从有了“班级田”后,王传权进一步促成了劳动教育和学科融合。
学《爱莲说》时,语文老师把学生们带到池塘边,看荷花,读课文,还要让同学脱掉鞋子下塘挖藕。
“大家看池塘里都是淤泥,但莲花却干干净净,这便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由来……”
生物老师春天带孩子看种子发芽,初夏看蜜蜂授粉,观察向日葵早晚的不同。
美术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田里写生……
那么多劳动会耽误孩子学习吗?
老师们发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包”不断扩容,探索与动手能力、团队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这几年,学校成绩节节上升。
“我们没有公园,但我们有田园;我们没有博物馆,但我们有大自然。”王传权觉得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家乡历史和美食,也享受了劳动的成果和幸福。
数月前,王传权被调往“新仪学校”任校长。
王传权
“马云公益基金会2023乡村教师计划”教师
(来源:上游新闻 记者 宋剑 林祺 全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