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一辈子见过校长最多的一次大会,小时候最怕见校长,能不见,尽量不见,因为怕。”
2019年10月23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2019国际校长联盟大会现场,作为演讲嘉宾的马老师,在面向台下坐着的全球1500多名校长时,先“露了怯”才接着说:“我昨天晚上思考了很多,也很少有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但因为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我很想要跟大家交流、学习的,但刚刚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位置卸任,我又想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认真地学习,去全世界、去中国各地走走,去各个学校看看,思考以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教育的看法。”
就在演讲的前一天,马老师去了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这是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首批5所试点学校之一。马老师说,他跟学校校长、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我越来越感到学校的机会之大、挑战之大,但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之大。”
站在台上的马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是放而不弃,称自己未来最感兴趣,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可能就是教育,“我希望自己能够做一辈子的教育支持者”。
马老师在现场也分享了他对未来教育的看法。
未来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全世界都应该鼓励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学校,去做老师,让老师真正成为崇高的职业,成为待遇最好的职业。当然有知识不一定能当好老师,这也是我看见在我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知识非常渊博,但知识渊博和会当成好老师,是两个不同的事情。
老师未必知识最多,但老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不是明星,但是老师能够培养出很多的明星。影响学生的是老师,而影响老师的是校长,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方向、决定了老师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校长最重要的责任是帮助老师看到希望、看到前途。
校长不仅仅要有教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领导力,是激发大家,是能够让老师、学生感受到希望,感受到方向。校长要比其他人提前看到问题,而且要想办法,不要让这些问题发生;校长要看到别人没看到的,想到别人没想到的,要说出别人不敢相信的事情,要做出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他说,教育是人类信心最重要的保障,每年1500万新生儿童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不重视教育,就是不重视未来。同时,世界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到数据时代,在这样的巨变之下,教育必须发生改变。
工业时代的教育讲究的是标准化、规模化,不一样的孩子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在教育,但是未来的教育,必须强调个性化、特色化,上课不一样、方法不一样、评价体系也不一样。教育肯定不能失去考试,但是考试到底考什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
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每个学校必须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在我们中国和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中国教育讲究因人施教,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学校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而不是养鸡场,不是农场,所有的动物都一样。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否则他们无法在未来和机器去竞争。最终我们应该做到的是人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更多地通过引导价值赢得尊重。马老师说,“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回答问题,未来如果在人脑中植入芯片,知识根本不用教,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今天很多国家把教育资源大量投入了大学、研究生院。马老师认为,教育资源要向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倾斜。教育资源还要向基层、向乡村倾斜,“北京、上海的教育很好,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很高”。
“我觉得我们不同年龄要有不同的教育重点,从幼儿园开始,要给孩子种下文化的种子,我认为幼儿园要学的是琴棋书画,要运动、要唱歌、要跳舞,唱歌是能够通向灵魂,舞蹈能够懂得节奏,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小学要培养价值观、要培养做人的道理,初中要强调纪律,初中孩子最活跃,必须要有纪律性,高中一定要给大家培养希望、兴趣和想象。
我现在最担心很多高中生,我跟他们交流,他们只有一个想象力,就是“我要考大学”,考什么?不知道,反正我要考名牌大学。如果一个孩子认为大学是唯一的出路的话,我相信问题就很大了。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但是在中国艺术更多是谋求生存的教育,很多孩子学习艺术还只是为了考上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我现在发现反而在老年大学,艺术教育恢复了本质。
我相信这个世界每一天存在的问题永远都有很多,未来的问题可能会更多,但是不管多大的问题,多大的挑战,只要教育还在,一切都有可能。教育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稳定器,是人类信心最重要的保障。
马老师在最后强调,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智商、情商,更要培养爱商。机器只有芯片,只有人类才有伟大的心、有爱。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担当。
在现场,马老师再次不无骄傲地说:“教育是我下半辈子最重要的工作。我觉得我给自己找的工作非常重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